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新闻资讯

分类
“毛衣哥”来了 “织毛衣”2022世界杯买球入口更火了时间:2022-10-19 12:03:39

“毛衣哥”来了 “织毛衣”2022世界杯买球入口更火了(图1)

  日前,在快男新浪围脖赛区20进5比赛现场,一位大胡子男生演绎了由网络歌手张玮玮创作的《织毛衣》雷翻现场,观众和评委欢呼声一片。随后,该段视频在数天内被网友广泛转载于微博和SNS互动社区,而早在今年初便活跃于网络的“织毛衣”一词也再次走红于猫扑等各大论坛,该男生也被网友称为“毛衣哥”。

  不仅如此,还有网友发现,“织毛衣”一词不管放在怎样的古诗、名句之后,都有意想不到的“笑”果,无限百搭。这些网友自创的句子频频涌现,还被分门别类归纳成唐诗版、宋词版、外国文学版等类别。对此,更有网友预言,“织毛衣”将跟随“打酱油”、“杯具”、“贾君鹏”等词语的脚步,成为2010年网络最新流行语。

  记者5月31日浏览网页发现,“织毛衣”最早的出处是一首网络歌曲,创作者及演唱者是独立音乐人张玮玮。日前,在快男比赛现场中,一位大胡子男生演绎了由网络歌手张玮玮创作的《织毛衣》,雷翻现场观众和评委,引发欢呼声一片,之后该段视频在数天内被网友广泛转载于微博和SNS互动社区,再次引发了“织毛衣”的热潮。

  今年初,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老罗”的网络名人罗永浩在自己的微博和人人网公共主页上发了这样一件事儿:“周二晚上在‘江湖’酒吧喝糖水,张玮玮唱了首民间歌曲,歌词大概是这样的:‘我深深地爱你,你却爱上一个傻×,那个傻×不爱你,你比傻×还傻×,喔~~~你还给傻×织毛衣!’”大家笑成一团,由此,这首歌的歌词便在网上开始流传。

  不久之后,张玮玮本人的现场音频也被上传到了网上。情绪复杂的歌词配上抒情的音乐,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却迅速征服了网友们:“首先觉得很搞笑,想想又觉得挺难过。”网友在豆瓣中发表评论,“道出了各大苦闷青年的心声,大家可以哼着歌去找另外一个织毛衣的人了。”网友“小丸子表妹”则给这首歌的叙事以极高的评价:“一个好的爱情故事,应该包含刻骨铭心的爱,咬牙切齿的恨;有小三,有争夺;既让人会心一笑,又让人悲伤无奈。现在用一句话就能讲明白这个爱情故事了——你还给他织毛衣!”乐评人兼专栏作家张晓舟就将《织毛衣》翻唱了一遍,加上更抒情温柔的背景,制作成了温柔完整版,直接放到了“榕树下”网站里。

  此外,“织毛衣”一词还被部分网友将之与“织围脖”相联,引申为在微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即便是网民“织毛衣”呛了微博开办单位的肺管子,也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织毛衣》走红之后,“织毛衣”这个动作也成了新的网络热词。有网友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和“自挂东南枝”相似,“织毛衣”一词堪称“百搭句式”,不管放在怎样的古诗、名句之后都有意想不到的和谐效果,更有网友在猫扑、豆瓣等论坛发动“有奖征文”,鼓励更多的网友参与到“织毛衣”的古诗词创作中来。

  截至5月31日,猫扑论坛上一个讨论“织毛衣”的帖子已引来5000多楼回帖。

  短短数日,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歌词,都能成为网友创作的源泉:“两只黄鹂鸣翠柳,正在傻傻织毛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怪当时织毛衣。”“蓦然回首,那人还在织毛衣。”“织不织毛衣,这是一个问题。”

  改词活动的发起人豆瓣网友“yeye”呼吁,大家都来改编《织毛衣》:“歌词以‘简洁语句表达纠结伤感故事’的大方向,随便怎么改。当然了,要押韵,有深度,有幽默感,还要很傻。”很多网友都响应号召,结合歌曲中“傻”和“毛衣”两个关键词,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忧伤的情感。

  “毛衣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一辈子犯傻,就算多一秒能给你织毛衣,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我想我会一直犯傻,这一辈子都织着毛衣,我想我会一直犯傻,织着毛衣一辈子。”

  儿啊,儿子,我是你爸爸,你过来坐下,咱爷俩这谈一个话,我知道你要,唱歌当明星对吧,但千万别走,那邪门的路子啊,这性别要搞清,别学著姐的模样,学习老师好榜样,要学你爸我爱谦让,唱好自己的歌,别扯那没用的,这些事情你要记牢了,才不愧是我儿子。儿啊,儿子,谢谢你听完了,我话就不多讲了,你小子给我记住了。

  翻开不久前的记忆,“×哥”和“×姐”曾经是大佬们的专用词,比如香港电影中的黑社会老大。但是现在,一股网络“哥”、“姐”风潮早已将这个印象彻底颠覆,犀利哥、三轮哥、凤姐、著姐……他们都曾经是默默无闻的,但被广大网民“围观”后,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很多大佬。

  2022世界杯买球入口

  有人说,“哥”“姐”现象已成了一种文化,只不过,这种被网络炒作出来的“文化”总是发出怪异的信号。

  一是低俗。“著姐”曾经在博客中说,他的行为不会影响小朋友。也许他模仿女性真的是像他说的那样,是“天性”使然。

  但当“伪娘”和“春哥”们被网络热炒、被人们热捧时,这个社会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很少能够免受打扰,事实上在很多校园里,“哥”“姐”已成为学生们挂在嘴边的词儿,甚至已成为一种时尚。

  二是急躁。“哥”“姐”现象中,有不少是为了出名博出位。“凤姐”和“芙蓉姐姐”就是典型,偏偏她们还真出名了。在这个以成名、财富为成功标准的社会,“凤姐”们起到的“标杆”作用会影响到多少人呢?而将弱者拿来娱乐,又会让人们得到什么呢?

  也许,这称不上是一种文化,充其量只是一种现象,按照网络焦点转瞬即逝的无数先例,“哥”、“姐”的潮流也许很快就会过去。但无论它是什么,无论它存在多久,网络现象都是一种现实文化心理的折射。只是不知道,“哥”、“姐”之后,又会是什么。

  2010年5月,国内某知名论坛出现了一位用行动宣讲环保概念的男子,称“低碳是美德,低碳是时尚,低碳就是哥”,因为极致低碳的生活,该男子被网民称为“低碳哥”。

  男,大连人,因为常在大连胜利广场、青泥洼桥步行街身穿女性化装扮出没,引起关注而得名。“胜利哥”身穿白色衬衣、淡粉色短裙、粉色,脚穿白色高跟鞋,被称为“混搭潮人”。

  源自2010年5月9日凌晨北京的一场交通事故。一辆三轮车从两辆车中间恰巧穿过,幸运躲过两次致命撞击,被网友追捧,被评价为:“三轮哥,骑得是那般淡定。高端的操作,风骚的走位,闪电的反应,纯意识流,车祸发生瞬间,一个手刹加后轮平滑,犹如过江之鲫般从容潇洒地拒绝了死神的邀请。”

  最近出现在北京地铁中,穿着红衣,有时像猴子一样抓着扶手荡来荡去,有时又旁若无人地抽烟,还对着女乘客高唱“谢谢你给我的爱”。网上流行的这段视频还配了一首歌:我要出名,我不怕出丑;我要炒作,也不怕挨揍……